心理专家解读百家姓女孩
来源:武汉新闻网 日期:2023-09-18 阅读:心理专家解读“百家姓女孩”
上批评集中在抹杀创造力和教育暴力
今年春晚,7岁女孩王仙妮表演记背百家姓的节目,在上遭到质疑。近日,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安的。他告知,其实这是由于这些民不了解记忆心理学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有效果吗,而这正是他自己的研究领域。他希望通过《光明》干细胞脑外伤后遗症多少钱能治好,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这门科学。
对上大量批评性文章和言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基本集中在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这类表演是在提倡死记硬背,抹杀儿童青少年的创造力。比如:这是在千方百计把孩子变成背书的机器人。谁都知道,教育的价值不在记忆和背诵,而在思考和创造。
第二个观点:女孩的绝技是教育畸形、教育暴力的产物。比如:是谁培养了小女孩这垃圾技能?这剥夺了她多少快乐的时光?有这工夫,让孩子多玩一会儿不好吗?
小女孩采取的策略极可能是中介记忆
李庆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没有直接评价上的这些观点,而是从小女孩采取什么样的记忆策略可以到达这类水平、只要经过训练,是不是所有小孩都可以掌握这类特别的记忆策略、这类特别的记忆策略对学习有甚么帮助三个问题入手作了分析。
首先,他请配合他一起做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任意写20个词,标上120的序号。然后负责掐表,他开始记背。5分37秒以后,他说可以了。接着他将20个毫无关系的词按顺序正背、倒背、请随意抽查:15号是什么词?7号是什么词?没有一个能难倒他。
依照李庆安的研究,记忆心理学将人的记忆分为低级记忆、中级记忆、高级记忆,即机械记忆、逻辑记忆、中介记忆3种类型。他采取的方法是中介记忆。李庆安说,他不认识王仙妮,但从她的表演情势看,有可能也是采取了中介记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一体智力模型。它的原理就是在两个以上没有逻辑关系的概念之间,通过想象,创造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到达快速记忆的目的。
利玛窦写出世界第一本汉字记忆法论著《西国记法》
据李庆安说,写出世界第一本论述中介记忆法汉字著作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当时为了传教,他需要吸引中国上层人士对自己的重视。因而,他让中国官员们在纸上写下很多毫无关联的汉字,他只看一遍,就可以依照顺序正背、倒背,且一字不漏。利玛窦还用这类记忆法很快背会了六经,并在与中国官员的交谈、辩论中援用其中的章节。因而他的住所门庭若市,那些准备考科举的秀才们都来向他请教这类记忆法。时任江西巡抚的陆万垓,他有3个儿子要参加科举,就把利玛窦软禁起来,招待加强迫地使利玛窦写出了《西国记法》这本世界第一部汉字记忆法论著。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并没遭到重视。《4库全书总目》没有把它编入存目。今传孤本收藏于巴黎图书馆。直到1965年,吴相湘主编的《天主教东传文献》才将《西国记法》收入,并在台湾出版。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西国记法》收入《利玛窦中文著译文集》。
中介记忆会导致抹杀创造力吗
采访中,李庆安用手式、图型、现场实验等种种办法,使对这类记忆法有了初步的理解。他认为,这类记忆法不仅不会抹杀创造力,还会提高创造力。由于这类高级记忆法,需要想象北联干细胞,而这类想象本身就是创造。
那么,这种方法能推行吗?李庆安用他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年为了写这项研究的博士论文,他选择了1所在北京处于中等水平的民办校做实验,结论是5年级以上的孩子效果最好。年纪小的孩子除少数天分高的,大部分会由于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太少而影响想象。5年级以上的孩子一般经过半个月,每天一小时的训练,就可以基本掌握这类记忆法。李教授说,在他做实验的那个班上,1名资质中等的学生,原来16分钟可以记住2个英语单词,训练以后,16分钟可以记住同等难度的英语单词24个,70%的学生能到达这类效果。
那另外30%的学生为什么不行?问。
李庆安说:这些孩子多属于5年级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或厌学,或有某种学习障碍,或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学习习惯。他们也能学会这类记忆法,但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三百千符合记忆心理学规律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部中国童蒙教材,俗称三百千。李庆安认为,由于三百千符合记忆心理学的规律,所以儿童背起来,不一定如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难。
第一干细胞帕金森后遗症多少钱能治好,它们符合事关己,则易记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材料就容易记,反之则难记。每个人不但都有姓,而且看见同姓者会感到亲切。儿童通过《百家姓》,就可以知道和自己、同学、老师、邻居等有关的姓怎样写、怎样读。只要能够掌握《百家姓》涉及的1986个姓氏,就等于掌握了2168个汉字,在其他语境中再出现这些姓氏和汉字,就不会觉得枯燥和困难。
第二,它们符合记忆心理学中记忆广度这1规律。根据这1规律,学龄儿童的记忆广度(即他人读一遍就能随着复述的符号量)在5个字以内。《三字经》每句是3个字,《百家姓》、《千字文》每句都是4个字,儿童可以大大下降学习和背诵的难度。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强调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学生博学强记,程颐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朱熹则强调:多读自然晓。前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先生在《我是吃过亏的》1文中说:我想建议读者看重背诵,最好从小就开始背诵一些东西,由于我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的。一则,小时候背熟的一生记得住;2则,更重要的,记忆力是需要培养、需要锻炼的。上述这些人的论述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