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措施 禽流感预防6个方法
来源:武汉新闻网 日期:2023-11-15 阅读:禽流感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熟习的,也是比较畏惧的,近几年一直会有一些禽流感在世界上蔓延并且会有人因此而死去。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禽流感呢?预防禽流感的主要的措施又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禽流感预防方法吧! 目录 1、禽流感简介 2、预防禽流感的主要措施 3、儿童如何预防禽流感 4、老人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5、平常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6、预防禽流感的食品 7、中医是如何预防禽流感的 8、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 9、春季预防禽流感的注意事项 10、接触禽类人员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禽流感简介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进程中产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产生改变,取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产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哪里可以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特别引人关注,不但造成了人类的伤亡,同时重创了家禽养殖业。 发现历史和流行病学 1878年从瘟鸡中分离得到的,1901年称这类“鸡瘟病原”为“过滤性因子”或鸡瘟病毒(Fowl plague virus,FPV)。后来,又发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在禽中也可引发鸡瘟样疾病,即我国俗称的“鸡瘟”。为辨别二者,前者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病毒,后者称为伪鸡瘟或亚洲鸡瘟病毒。1955年,根据病毒颗粒核蛋白抗原特性,认定FPV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绝大多数在禽中其实不引发鸡瘟,乃至呈静默感染或健康携带状态,如2013年在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致使禽间致病。 H5N1亚型于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散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了45例,死亡30例上海免疫细胞储存费用。大多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年轻人和儿童。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 。病例以老年人占多数,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动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顽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感染来源。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和少数非延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延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临床表现 根据现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认为,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 患者病发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份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一般在病发后1周内便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部份患者在经过医治1个月后仍有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早期即有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常提示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延续在39℃以上视网膜色素变性该怎么样治最好,呼吸困难,可伴随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份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致使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和应急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的重症患者产生昏迷和意识障碍。